Welcome
新北市汐止區私立童之樂托嬰中心標誌
FACEBOOK 粉絲專頁
QR Code
歡迎掃描 QR Code

分享至臉書! Share to Facebook!

分享到噗浪! Share to Plurk!

分享到推特! Share to Twitter!

分享到Google+! Share to Google+

分享到微博! Share to Weibo!

擊退腸病毒大作戰 回答網友最常問的疑惑

發佈日期:2018-09-12

腸病毒什麼時候會流行﹖我該注意什麼﹖

 


亞熱帶地區一年四季都有腸病毒,夏天案例較多,五到六月達到高峰期,放暑假後會稍緩,開學以後 9月又有另一個小高峰。

 


新生兒重症個案其實多年來一直都有。懷孕媽媽可能藉胎盤垂直傳染胎兒,出產的過程也可能傳染,出生後照顧者或接觸者也可能水平傳染新生兒。

 


成人也會感染腸病毒,九成沒症狀,有症狀者也很輕微,如喉嚨不適、腹瀉、疲倦等,若此時已逼近產期,不到2週內即生產,母親來不及將足夠抗體給胎兒,就有可能新生兒會發病。

 


避免新生兒感染腸病毒重症,懷孕最後兩週不要進出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,尤其是幼兒聚集的場合﹔嚴守個人衛生習慣﹔不要近距離接觸生病的嬰幼兒﹔應哺餵母乳﹔若有類似感冒的不適,需主動向醫師諮詢,瞭解如何安全照顧新生兒﹔新生兒的抵抗力弱,不建議訪客的近距離接觸。

 


了解腸病毒重症警訊,及早就醫:新生兒:活力不佳、食慾差、吸力微弱、皮膚出現色斑(血液循環不佳)﹔較大嬰幼兒:高燒超過三天、嘔吐、昏睡、意識改變、手腳無力、肌躍性抽搐、心跳呼吸快。

 


腸病毒後遺症

 


輕症的手口足症,復原期可能出現手腳脫皮、指甲白點或粗糙、甚至脫落、掉髮等症狀。

 


99.9%腸病毒病童會平安度過,但是腸病毒重症患者的後遺症比想像的多,病童復原後仍有吞嚥困難、肢體無力、或是因急救時遺留的意識昏迷、呼吸依賴、長期臥床等問題。

 


腸病毒71型是腸病毒重症主要的病毒型,腸病毒71型重症的症狀是疱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病,併發腦炎或心肌炎症狀,可能留下神經學的後遺症。

 


今年流行新生兒重症的伊科11型病毒,成人與較大幼兒的症狀不明顯或像感冒,新生兒則從活力不佳進展到敗血症與休克,死亡率超過五成以上。

 


2014年美國大流行的腸病毒D68,近年也進入台灣,其引發的重症症狀與前者大不相同,以肺炎、呼吸衰竭為主,可能併發神經病變。

 


網上媽媽的提問:

 


Q1.家裡老大得腸病毒,老二要隔離多久才能不被老大傳染?

 


腸病毒的傳染是藉由接觸或近距離吸入口鼻等呼吸道分泌物、接觸病患接觸過的物品、或病患的排泄物或其汙染的物品而感染。若要隔離一個好動、尚未養成衛生習慣的腸病毒嬰幼兒,只能獨立房間、獨立衛浴、固定專人照護,在現今小家庭是難以達成的。

 


通常在開始有症狀的前1-2天病毒已開始散播。發病後一週內,口鼻的分泌物的感染力最強,皮膚的水泡在結痂前接觸也有傳染力,糞便則可能排腸病毒達三個月之久。所以,結論是當你發現時隔離通常也來不及了。重點應該是:平日就應養成良好生活與衛生習慣、99.9%的腸病毒感染都是輕症,不用太神經質。

 


Q2.小寶貝得腸病毒,嘴破化膿,什麼都不吃,好擔心啊?到底適合吃些什麼呢?

 


不論是什麼疾病,造成口腔潰瘍都是嬰幼兒進食困難的原因。選擇冰涼、軟質、溫和口味的食物,少量多餐,補充足夠水分,是為原則。建議食譜:水蜜桃冰沙、杏仁豆腐綠豆湯、雞蛋豆腐羹
(放涼)。

 


Q3.腸病毒不一定會發燒,也不一定會嘴破,那什麼症狀才能觀察孩子得腸病毒呢?

 


腸病毒有100多種,除了人盡皆知的疱疹性咽峽炎與手口足症,幾乎你可以想到的小孩疾病,腸病毒都會引起,如:發燒、急性咽喉炎、感冒、腸胃炎、結膜炎、常被當作玫瑰疹、哮吼、肺炎、無菌性腦膜炎、腦脊髓炎、類小兒痲痺症等。所以,若不是疱疹性咽峽炎與手口足症,連兒科專家也看不出來,除非做病毒培養等實驗室診斷。

 


但是,是不是腸病毒其實不重要(就像你不會問醫師:我得的感冒是什麼病毒感染﹖),是否要照顧新生兒或家裡有近臨盆的孕婦,以及是否出現重症警訊才是重要!

 


Q4.孩子第一次得腸病毒,照顧上有沒有需要注意什麼呢?

 


通常第一次得到疹性咽峽炎與手口足症時,因為免疫系統仍不認識新病毒,症狀會比較嚴重。

 


首先,確認是否有重症的警訊症狀,若有,立即就醫。其他照護,著重症狀緩解,避免脫水。發燒的處置:物理性退燒與藥物使用﹔口腔潰瘍:配合醫囑的口服或局部噴劑舒緩疼痛、合適的飲食﹔水泡:清水沖洗、冰敷、可配合醫囑擦藥。

 


Q5.孩子得腸病毒需要住院嗎?

 


大多數都不用住院。除非出現重症警訊、餵食困難、脫水。大部份因腸病毒診斷住院的病患都是家屬憂慮。

 


Q6.鄰居小孩得腸病毒,停課沒隔離,到處趴趴走還沒戴口罩,這樣真的ok嗎?

 


家有嬰幼兒的家長都能瞭解,當生病的高峰過去後,活力恢復的孩子卻仍要繼續隔離不能出門滿一週,的確很困難。只能勸導大家: 1.
不要把所有腸病毒都視為可怕的瘟疫,它就是小孩夏天必得的感冒﹔2. 注意重症警訊,知道何時該找醫生﹔

 


3. 若關不住小孩,請帶到戶外空曠、空氣流通的地點活動,不要去親子館、親子餐廳、遊樂園、戲水場所等,以免傳染給健康者。

 


Q7.得過腸病毒的人不會再度感染腸病毒?

 


腸病毒有100多型,理論上得過某一型就會得到抗體,但是不能來預防其他型,所以得很多次腸病毒是蠻常見的,直到免疫系統隨年齡長大成熟,才會變成無症狀感染或免疫。 

 


Q8.乾洗手跟酒精也能預防腸病毒?

 


口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有機物內的腸病毒,可耐受外界不利條件而存活,必須用清潔劑加水將帶有皮膚油脂的有機物清除,再加上能抑制腸病毒的消毒液(如含氯的消毒液:漂白水或微酸性次氯酸水),便可將腸病毒殘留降到最低。

 


酒精之所以能殺死病毒,是因為其能溶解病毒的「脂質外套膜」,所以對於有外套膜的病毒,酒精就能發揮殺菌作用,例如流行性感冒病毒,但腸病毒沒外套膜,要95%酒精才能發揮抑菌作用,只是酒精對皮膚的刺激性大,用多了,也有可能會帶走皮膚水分,甚至侵蝕角質層,讓孩子的手脫皮或發炎。

 


Q9.要預防腸病毒,先要知道它會藏在哪些地方?

 


因為腸病毒傳染力極強高,家庭、學校、教托機構等嬰幼兒聚集的狹小密閉空間最容易傳播,可經由接觸或飛沫(咳嗽或打噴嚏)方式傳染幼兒,或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受傳染,許多玩具物品常成為傳染媒介。

 


成人或較年長的兒童,因免疫系統較成熟,感染腸病毒可能無症狀,但其口鼻與排泄物仍可能散播有傳染力的腸病毒。

 


其它環境,如下水道、遊憩水設施等。

 


Q10.微酸性次氯酸水市面上品牌眾多,我該如何選擇呢﹖

 


兩個重點,選擇提供透明公開的製作原理與有公信度的檢驗報告的廠牌﹔酸鹼度控制在5-6.5間的微酸性電解水,因為微酸性次氯酸水不太穩定,若不在這個酸鹼值,可能產生較無殺菌效果的離子,若製程含鈉的原料(如食鹽),可能產生與漂白水成分一樣的化合物。

 


使用上要注意,一製造好就要盡快用完,以免抑菌效果減弱﹔由於安全方便,生活上可大量使用:如外出的乾洗手、消毒餐廳桌面等、消毒居家廚房、砧板、冰箱、地板與廁所也可大量使用。

回上頁
回列表
回首頁
FACEBOOK 留言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