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內首例!空氣驗出塑化劑~減少塑化劑對孩子危害7做法
發佈日期:2021-08-11
文章出自:https://www.leaderkid.com.tw/
/
近日環保署委託中央大學進行PM2.5化學成分監測分析,結果驗出塑化劑的成分,這也是國內首次驗出空氣含塑化劑。對空氣中驗出塑化劑成份,環保署強調檢測到的劑量只是「微量」,確切來源以及是否影響人體健康,都要深入評估暴露濃度、時間才能判斷影響性。
但有醫師指出:其實日常生活中,微量也好,不管吸入或吃進去,長期下來對人體還是會造成一些危害,尤其對內分泌系統是一種很不好的干擾。
體內塑化劑濃度高,兒童智商降6分
塑化劑為什麼可怕?根據美國的研究,長期接觸塑化劑,孩子易有注意力不集中、短暫記憶較差、影響學習效果等。
除了對身體的危害,國衛院環醫所發現,塑化劑也跟智商分數有關!研究團隊 將上千份兒童的智力量表進行統計,再加上尿液檢驗,發現塑化劑暴露與智商分數,若體內塑化劑濃度18.1微克,平均兒童智商分數下降高達6分。
7做法減少塑化劑對孩子危害
我們在日常生活中,接觸到塑化劑機率很高,就算在食物、餐具上謹慎處理,但現在就連空氣中都驗出塑化劑,等於連呼吸都會吸進去!
所以,爸媽應該要這樣做,才能保護孩子的健康!日常生活中,有6個做法,都很簡單也很容易達成,對大人跟孩子都很重要,在此提醒大家~
(一)洗手、洗臉:
在外面一整天,都會接觸到不好的物質,所以回到家養成好習慣,先洗手洗臉,把身上最容易接觸到汙染物質的地方清洗乾淨。
(二)戴口罩:
空氣中細懸浮微粒成分多及種類複雜,不單純只是塑化劑的問題,還有很多其他對人體可能有危害的物質,所以平時出門可選擇戴口罩,到教室的時候再請孩子摘下來。
大人在選購口罩時也要留意:只有符合CNS15980國家標準的口罩,有阻擋PM2.5的功能,它比一般棉口罩或醫用口罩的效果更佳。
(三)多吃天然新鮮蔬果:
大部份的蔬果都富含維生素A、維生素E、茄紅素等,對於像塑化劑這種進入人體後容易累積在脂肪及器官,可以用這些維生素來對抗及提高身體抗氧化的功能。像是:花椰菜、紅蘿蔔、番茄、酪梨等,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(四)多運動:
平常養成運動的好習慣,讓身體機能變好,當抵抗力變高、加速新陳代謝,就不容易生病被污染物質危害健康。
(五)慎選裝水的容器:
水是人體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,平常多鼓勵孩子喝水,爸媽可以用玻璃及不銹鋼材質是最好。另外,少喝塑膠瓶裝的果汁及汽水,這些塑膠瓶的體積大,又不好分解,一不小心可能還會喝到對人體有害的物質。
(六) 少吃冷凍及加工食品:
我喜歡上傳統市場去買孩子的食物(一般生鮮市場也可以),除了新鮮,量可以自己選擇。
我們家較少吃冷凍食品,雖然方便快速,但較沒有那麼新鮮,且很多冷凍食品都會用保麗龍及保鮮膜包裝,買回來要再冷藏冷凍時,又得用掉一堆保鮮膜,增加垃圾,應該減量。
(七)室內使用空氣清淨機
現在也有監測PM2.5的app,出門時可以透過app檢看PM2.5的數值,如果數值過高,應盡量避免出門,緊閉門窗,居家使用空調,可使用具高效能粒子空氣過濾(high-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;HEPA)系統的空氣清淨機。
塑化劑風暴持續延燒,除了食品、用品,現在就連空氣都驗測到,爸媽除了上述的方法,也要多注意孩子身體的變化,才能為孩子的健康把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