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兒上學的分離焦慮
發佈日期:2021-08-11
資料來源: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
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 鄭安安
上學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,第一次離開熟悉的照顧者、第一次離開熟悉的家,也是第一次獨自在全然陌生的環境學習獨立。通常剛入學或是在放長假之後的入園時間,孩子們與家長較容易有分離焦慮的狀況,常常可見到有些孩子哭哭啼啼地吵著不要上學,非得十八相送一番才肯勉強就範,這種情況會持續好幾天或者是一、兩個星期,也有的孩子需要更久的時間。
家長不免會擔心這個情況是分離焦慮嗎?持續多久算是正常?究竟該怎麼辦才好?
「分離焦慮」是一般幼兒情緒發展過程的正常現象。多數寶寶和主要照顧者會形成特定的依附關係,大約7至9個月大左右,寶寶和主要照顧者分開時會哭鬧抗議,寶寶會害怕、擔心平時持續照顧他的重要他人會消失不見,也就是分離焦慮的開始。分離焦慮大約在1至1歲半左右達到高峰,之後會隨著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成熟,以及穩定的依附關係帶來的信心與安全感,約到2至3歲大左右,分離焦慮通常會逐漸開始下降,孩子也越來越能獨立去探索環境。
對於氣質比較退縮、適應性比較低的孩子,在面對分離時,可能比較容易出現焦慮、害怕等情緒反應。此時大人最重要的事情是,放下「孩子一直哭鬧不上學怎麼辦?」的焦慮,大人自己也得做好分離的心理準備,相信孩子有能力適應環境,否則孩子也會感受到大人的擔憂不捨,反而強化分離時的焦慮。
家長處理分離焦慮的建議如下:
1.了解及接納孩子的情緒,避免批判孩子的行為或使用威脅手段,例如對孩子說「一直哭羞羞臉、膽小鬼」、「再哭我就不愛你、不喜歡你了」等話語,大人應試著去理解孩子的焦慮、害怕、擔心、煩惱等等情緒感受,試著同理孩子「學校裡有好多陌生人你都不認識,我知道你要離開媽媽真的很害怕對不對?」,如果孩子已有適當的認知及語言能力,可鼓勵他表達想法及感受,以不評價的態度慢慢聽他說,不要否定他,也不要急著給建議,試著了解他害怕及擔心的原因,才能陪伴他一起面對及克服。
2.維持溫和堅定的態度和孩子道別,說完再見就離開,也可以與孩子事先約定分離時的安心儀式(例如:一個大大的擁抱或親親),且具體明確地告訴他幾點會來接並實際做到。必要時也可以暫時允許孩子帶著熟悉的安撫物(例如:玩偶、奶嘴等),滿足他的安全感。
3.和孩子找到可以參與環境的著力點,創造一些機會陪伴孩子認識學校環境、老師及同學,例如在接送時留一點時間和老師或一、兩位同學多一些互動。鼓勵他觀察及分享在學校裡好玩有趣的事情,讚美他的新發現,肯定他任何的小進步。給孩子時間,等他和新環境中的人事物也和家人一樣建立信任關係,他就能自在地去探索跟學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