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lcome
新北市汐止區私立童之樂托嬰中心標誌
FACEBOOK 粉絲專頁
QR Code
歡迎掃描 QR Code

分享至臉書! Share to Facebook!

分享到噗浪! Share to Plurk!

分享到推特! Share to Twitter!

分享到Google+! Share to Google+

分享到微博! Share to Weibo!

孩子「歡」的時候,同理但不處理

發佈日期:2019-08-28

文章取自:https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5079921-%E5%AD%A9%E5%AD%90%E3%80%8C%E6%AD%A1%E3%80%8D%E7%9A%84%E6%99%82%E5%80%99%EF%BC%8C%E5%90%8C%E7%90%86%E4%BD%86%E4%B8%8D%E8%99%95%E7%90%86/?c=9

2019.05.01 (更新 2019.07.30)

by 羅寶鴻 (小行星幼兒誌第38期)

孩子「歡」的時候,同理但不處理

 

家長都很怕碰到孩子一直「盧」、一直「歡」,當下為了要小孩配合,或要小孩停止哭鬧,經常軟硬兼施,卻還是控制不了場面...... 原因可能出在用錯方式。

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,我們怎麼使用「同理但不處理」呢?

首先,為大家說明一下,什麼叫「同理但不處理」?「同理」的意思就是,用一個開放的心,去接納孩子的情緒;「不處理」的意思就是,在孩子情緒當下,我們不會一直跟他解釋說明,去幫助他、處理他的情緒。

父母要記住一點,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,這是孩子的問題,不是父母的問題,我們不需要去擁有孩子的問題。當我們能有這樣的觀念,就能比較客觀的去看待「孩子有情緒這件事」。

舉個例子來說,有一天,我兒子一大早就去朋友家玩,玩得很高興,中午也沒有睡午覺,玩到大概三點多,我們準備帶他回家,但是因為他已經玩了一天,很累、又沒睡午覺,於是便開始「歡」。

我們跟他說:「羽辰,我們要走了,時間差不多嘍,再五分鐘哦。」五分鐘一到,我們就說:「好了,時間到了,我們要走了。」但是那時候他已經玩到太嗨,於是回答:「可是我就是想要繼續玩嘛!」媽媽說:「但是時間已經到了,我們要走了。」「可是我就是想要玩嘛!」兒子開始更「歡」了......

這時候,很多父母會用強壓的方式:「好了!我們要走了!不可以再這樣子!」「如果你再這樣的話,我下次就不帶你來嘍!」這些,都是不正確的方式,為什麼呢?

孩子有情緒時不要挑釁

第一,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,你跟他解釋,他是不會了解的。俗話說:「不要跟不講理的人講道理 。」孩子在有情緒的時候不就是不講道理嗎?

第二,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,如果跟他講一些挑釁的言語:「你不要再這樣嘍!」「你再這樣,媽媽下次不帶你過來嘍!」「你再這樣的話,我們就不可以再出來玩嘍!」他會更有情緒,所以不要用挑釁的言語,也不要跟孩子一直說明、解釋,這就是「不處理」。

那麼,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?當時我發現,兒子已經陷入情緒當中了,所以他不願意接受規範;他之所以不願意接受規範,不是因為他聽不懂,而是他不願意接受。所以我決定用「同理但不處理」的方式。

幫孩子說出他現前的感受

我走到他面前,蹲下來,用語言說出他現前的感受。

我:「羽辰,你現在不想要回家是嗎?」
兒子:「是。」
我:「因為你不想要回家,然後媽媽叫你回去,所以你感覺有點傷心了,對不對?」
兒子:「對。」

 各位,記住這句話,:用語言表達孩子現前的感受。當我們能夠這樣做的時候,就做到同理孩子了,同時能夠傳達出,我們允許孩子的情緒、我們接納孩子的情緒,而孩子也會感受到。 

所以當下他就緩和下來了,然後我接著說:「你是不是因為......所以感覺到有點生氣啊?」
兒子:「是。」
我再說:「好,我知道了。來,爸爸抱抱......」然後我就抱著他。抱著他我要做什麼呢?當然就是準備要離開了!

 我跟他說:「好了,但是時間還是到了,我們還是要離開了。」「同理但不處理」不代表在規範上跟孩子妥協,於是我說:「好了,再見,我們下次再來嘍!」接著把他抱上車、扣上安全帶,然後開車。

在坐車的時候,可想而知他一定仍是有情緒的:「可是我就是想要繼續玩嘛!」他一定會有這樣的情緒,那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辦呢?還是用「同理但不處理」的方式。

兒子:「我就是想要繼續玩嘛!」
我:「哦。」
兒子:「可是我就是想要繼續跟他玩嘛」
我:「是,我知道。」
兒子:「我就是想要繼續玩嘛!」
我:「是,爸爸了解,爸爸知道你現在有點傷心,謝謝你配合。」
兒子:「我不要!我就是想要繼續玩嘛!」
我:「是啊,我知道。」

 同理但不處理,不要坐以待斃,用語言說出孩子現前的感受,不用挑釁的言語來刺激孩子。當我們能夠這樣做的時候,孩子的情緒就會像拳頭打在棉花上,是不著力的。慢慢的,他就會覺察到自己的情緒,面對自己的情緒,處理自己的情緒,最終放下自己的情緒。

 

回上頁
回列表
回首頁
FACEBOOK 留言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