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lcome
新北市汐止區私立童之樂托嬰中心標誌
FACEBOOK 粉絲專頁
QR Code
歡迎掃描 QR Code

分享至臉書! Share to Facebook!

分享到噗浪! Share to Plurk!

分享到推特! Share to Twitter!

分享到Google+! Share to Google+

分享到微博! Share to Weibo!

《矯正可以不拔牙》:趴睡、吸手指......小心影響孩子臉型的習慣!

發佈日期:2018-09-17

作者:趙哲暘 (時報出版《矯正可以不拔牙》)
2017-11-17 (已於2018-02更新)

文章取自:https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5076225-《矯正可以不拔牙》:趴睡、吸手指......小心影響孩子臉型的習慣!

 

與其長大後花大錢幫孩子矯正牙齒,不如從小時就建立起良好觀念!牙醫趙哲暘在《矯正可以不拔牙》一書指出,四歲前若還沒有建立起咀嚼完全固體食物的能力,加上平時容易忽略的生活習慣,如咬唇、吸手指等,都可能影響臉型,甚至影響身體發育。

《矯正可以不拔牙》:趴睡、吸手指......小心影響孩子臉型的習慣!

Shutterstock

現在的父母常常過度寵溺孩子,給孩子太多精緻的食物,譬如將食物打成泥、給孩子吃蛋糕、麵包等不太需要咀嚼的食物,習慣「吃軟不吃硬」,不知不覺間,臉型就容易歪一邊。

影響臉型關鍵因素:咀嚼

左右輪流咀嚼的動作會促進下巴在顳顎關節位置的生長,如果孩子習慣吃較軟的食物,不自覺會養成單邊咀嚼的習慣,例如習慣用右邊咀嚼,下巴會習慣往右偏移,左側的下巴骨頭就會生長變長;四歲時如果還沒有建立起完全固體食物的咀嚼習慣,也沒有能力嚼食堅果,單邊咀嚼習慣就會定型,下巴就會慢慢往習慣咀嚼的這一側偏移,臉型就會歪斜。而脊椎為了維持體態平衡,也會慢慢出現脊椎側彎來代償下巴的歪斜,這是近代文明社會中逐漸出現的現象,值得父母注意與省思。

兒童進食發展階段

▲幼兒一歲前建議攝取的食物(上表參考修改自傑曼‧ 拉米列茲—亞尼耶茲博士(Dr. German Ramirez-Yáñez)的書《咬合不正的早期治療》(The Early Treatment of Malocclusion )。)圖片提供/時報出版

四個月的小朋友要開始進食副食品(非加工食品),種類愈多愈好。六個月的小朋友要能夠用舌頭碾碎較軟的固定食物,例如馬鈴薯、地瓜、紅蘿蔔、米飯、水果。七、八個月,乳門牙開始長出,孩子可以開始咬較硬的食物,例如花椰菜、水梨等。

讓孩子用手抓來吃,一方面刺激大腦功能,二方面可以促進上門牙區前顎骨的生長,這會讓孩子往後的身體姿勢獲得較理想的發育。在乳牙萌出(八∼九個月)之前,舌頭就有將食物碾碎的能力。這不僅是刺激舌頭功能、促進舌頭肌力提升的關鍵;由於舌頭與脊椎周圍內層核心肌肉是同樣胚胎來源,舌頭功能愈健全,也代表未來脊椎在姿勢與動作上的調控也會愈理想。

其它影響身體的不良習慣

趴睡

圖片提供/時報出版

除了上述因素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口顎功能,另外也要提醒父母,讓孩子趴睡其實是不好的。原本希望孩子瓜子臉而讓孩子趴睡,但是趴睡容易壓迫咽喉氣道,顎骨會因而後縮變小下巴,未來咽喉氣道狹窄、呼吸道狹窄,身體供氧量便不足,睡眠期間反而容易咬牙切齒,變成國字臉。

還有許多不良習慣,不僅影響口腔與舌頭功能發育,也容易造成牙齒排列不整齊,甚至牙齒周圍顎骨生長出現異常現象。因此這些習慣一定要戒除,否則不僅無法完成治療,也會因而造成更嚴重的問題。

吸吮手指、安撫奶嘴,咬筆

圖片提供/時報出版

容易出現門牙前暴與開咬咬合,主要是手指與奶嘴等於對門牙區的顎骨與牙齒產生推力所造成。

 

咬嘴唇、棉被

不自覺將下嘴唇含咬在上下門牙之間,容易導致上門牙前暴與下門牙往舌側傾倒的問題。很少數的小朋友則是習慣含咬上嘴唇,這時候反而容易出現戽斗的門牙咬合與臉型。

圖片提供/時報出版

吐舌癖

也許是不良習慣、也許是舌頭活動空間不足,讓舌頭習慣放置在上下門牙之間,或是吞嚥時將舌頭往上下門牙之間伸出。容易出現開咬的咬合型態。

圖片提供/時報出版

 

 

 

作者介紹|趙哲暘
氧樂多牙醫診所、仁祥牙醫診所院長。在花蓮出生、臺北長大,曾因親身體會甲狀腺亢進的不適,決定將多年行醫經驗與研究所得集結成冊,以期推廣強調不管社會如何進步,醫療終將回歸以人為本的方式。著有《一根吸管有氧治百病》《牙齒有毛病,身體一定出問題》《顧好牙齒,讓孩子不生病》

回上頁
回列表
回首頁
FACEBOOK 留言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