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家長遇到困難時如果採取逃避的態度,孩子將有樣學樣,因此家長必須先做給孩子看…
挫折忍受度,又被稱為抗挫力,指的是面對挑戰時,是否能以正面、積極的態度來面對,即使無法跨越,也能以適當、樂觀的方式來面對。
當孩子覺得閱讀受挫時,家長若不積極鼓勵,反而允許他放棄,這樣不僅無法提升孩子的挫折忍受度,更抹煞了孩子將來的競爭力。
家長要如何提升孩子的抗挫力,可由以下幾點著手:
1. 適當的挑戰:家長平時就應該給孩子適時的挑戰,例如多跳一下跳繩、多寫一行生字,在孩子能力範圍內鼓勵孩子多做一些,當孩子達到目標,不僅可以享受這份成就感,更有助於孩子自信心的提升。
2. 放手讓孩子做:現代社會由於少子化因素,家長對於孩子總是寵愛有加,因此事事幫孩子做好,這使得孩子獨自面對挑戰時採取逃避策略。多鼓勵孩子去做,父母只要一旁觀察並在適當時候給予鼓勵或協助及可,這讓孩子不僅從錯誤中獲得成長,也讓孩子相信自己是做得到的!
3. 情緒可以發洩,時機很重要:即使是大人,遇到不如意時也會利用哭泣的方式來發洩,但對孩子來說,他們無法選擇適當的時機表達情緒,因此常見孩子在公共場所大哭大鬧。建議家長每天睡前與孩子談話,讓孩子表達今天的各種情緒,協助孩子做正確的情緒管理。
4. 預習工夫不可少:當家長知道待會兒的行程會造成孩子挫折或不悅,則應該幫助孩子做好心理準備以及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,例如當在公車上沒有坐位時,不應該以哭鬧方式表達,而是可以跟媽媽說「媽媽,沒有位子坐,我的腳好酸喔!」